藏书架 登录注册
科幻网游 >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简介 >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最新目录

第192节

    兄弟两个手拉手进了大门,刘文谦直接带着他往正院去,“大哥,我没想到能见到你。”

    才到二门口,魏氏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了。

    郑老爷给魏氏行了礼,魏氏急忙道,“王爷,快拦住郑大哥。”

    等他还要给孩子们见礼时,刘文谦立刻阻止了他,“郑大哥,他们还小呢,又是晚辈,当不得郑大哥的礼。”

    等进了正屋,几人分宾主坐了下来。

    刘文谦问道,“郑大哥要来,怎么不提前给我送个信,我也好做些准备。”

    郑老爷和蔼地摸了摸典哥儿的头,给了他一块玉佩见面礼,“我只是来参加春闱,就是个普通举子,哪里还要王爷做准备,怕让人误会。”

    刘文谦又问,“郑大哥怎么想着来参加春闱了?可是青州那边有人为难?”

    郑老爷摇头,“托王爷的福,我在青州连任了几届。可谁也不能总是在一个地方,原来我是个小小的八品,不用挪窝,现在好歹有了点品级,若是哪一日吏部要动我,我只是个举人,升官升不上去,平调都为难。我索性跟知府大人请了长假,来京城试试水。考得上是天幸,考不上也无妨。正好,我也能来见一见王爷。”

    刘文谦鼻头有些发酸,那年河间省管道路边一别,快十年了,兄弟二人终于又见面了。

    他始终记得郑老爷一人一马离开时孤寂的身影,这些年间,虽然没见面,兄弟两个一直保持着联系,情意也丝毫没变过。

    大哥老了,快五十岁的人,一个人奔袭千里来考进士,为的是不让自己以后为难。

    郑老爷心里清楚,他能在青州一直连任,中间肯定少不了刘文谦出力,但他不能一直靠着兄弟,自己也要想想办法。这几年间,郑老爷除了认真当差,每日里还抽出许多时间自己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去找知府大人请教。

    知府大人是个好为人师的,悉心指点,这回又大方地给他放假,希望他能金榜题名。

    魏氏在一边问道,“郑大哥,嫂子和孩子们可还好?”

    郑老爷笑着回道,“多谢王妃关心,内子和孩子们都好的很。我来前去看望了魏老太太,老太太身子骨还好的很,并让我转告王妃,莫要惦念她,好生把日子过好。老太太还托我给王妃带了些东西来,都在车里。”

    魏氏眼眶有些红,“这些年我们不在家里,多谢大哥一直帮我照看我娘家。”

    郑老爷劝慰她,“王妃不必忧虑,魏家很妥当。”

    魏氏点头,“好,我晓得了。王爷,郑大哥才来,风尘仆仆的,先找个院子让郑大哥安顿下来,歇一觉,晚上再一起聚。”

    刘文谦亲自带着郑老爷去了客院,让妥帖的人伺候。

    郑老爷既然是来参加春闱的,刘文谦立刻帮着操办许多杂事,让他一心一意读书。到了郑老爷这个年纪,中与不中他都很豁达,尽心就行。

    魏氏帮着准备考场上需要的东西,郑老爷年纪大了,春闱时还冷的很,魏氏丁点不敢马虎,准备的东西都是上等的好东西,既不逾矩,又能保证郑老爷能少受些罪。

    等到了考试那一天,刘文谦自己不好去贡院,让贴身心腹送了郑老爷过去。

    郑老爷的年龄在考场里算年纪大的了,他的文章不够华丽,但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官,经验丰富,写的文章内容扎实,切中要害,很得部分考官看中。但由于他年龄大了,最后只得了个二榜尾巴。等殿试结束,他仍旧挂在二榜尾巴上。

    这对于郑老爷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他原以为自己可能要落到同进士里头去呢。

    刘文谦十分高兴,邀请他在京城玩一阵子再走。

    郑老爷也不拒绝,官员考上进士后本来就有探亲假。他是青州人,回头还要回那边继续做官,这中间的探亲假就可以省了下来,他预备在京城和好兄弟多聚一聚。

    刘文谦跑去和吴大人告假,吴大人摸了摸胡须,二话不说批了十天。

    他立刻带着郑老爷四处逛,还积极联系京城文人,哪里有文会了,主动把郑老爷推过去,帮他发展人脉。

    郑老爷自己不是特别出彩,除了耿直忠贞外加勤奋踏实,没有别的优点了,但架不住他儿子名气大啊。

    刚开始众人不大看得重他一个老头子,快五十岁的人才中了个进士,以后前途有限。可一听说这是郑怀瑜的亲爹,还是诚王的义兄,好家伙,大伙儿立刻把他拉过去,不问他怎么做官考试,就问他怎么教儿子的。

    郑老爷在京城四处玩耍了一个月,然后准备回青州。

    还没等他收拾好行李呢,吏部忽然下了公文,他被调任至工部做一名六品主事。

    郑老爷被这公文砸懵了,青州的附属官调到工部做主事,别说他了,青州知府都愿意。

    这下子好了,郑老爷不用回青州了。刘文谦火速派了一些人去青州,要把郑太太等人接过来。

    郑老爷和刘文谦商议,“王爷,让内子过来就行,两个孩子还留在那里吧。仁哥儿的学堂办的不错,来了京城他也没事情做。德哥儿的书肆这两年也可以,原来我在青州,他沾我的光,顺顺利利的。这回我走了,让他多少尝一尝无人依靠的滋味,不受些挫折,如何能顶得住风雨。”

    刘文谦也不反对,只让人把郑太太接过来。

    郑颂仁听见父亲的吩咐之后,让长子鹏哥儿跟着一起到了京城,代父母孝敬祖父母。

    郑老爷一直住在诚王府,等郑太太来了之后,夫妻二人要求搬出去住。刘文谦也不反对,帮着找了一栋宅子,两口子带着长孙在京城安顿了下来。

    春闱的事情尘埃落定,朝廷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等春税收上来后,西北韩世梁亲自给皇帝写了奏章。

    奏章里把西北军扩充的成果一一进行汇报,同时也把他自己看到的边境贸易告诉了皇帝。他是皇帝心腹,他说的话,比别人更有分量。

    韩世梁说话公允,不夸大,不隐瞒,但所描绘的景象也足以让皇帝心动。

    当初都说西北穷,这五六年的工夫,以镐京为中心,整个秦西省变得比江南也不差了。随着边境贸易的继续开放,每年都能源源不断给朝廷贡献许多银子。

    皇帝一边看折子一边微笑,等放下折子后,他忍不住和庄大人感叹,“家家都关起门来过日子,最后大家都越来越穷。不如打开门,互相之间多了往来,大家才能一起过上好日子。”

    庄大人难得拍了次马匹,“陛下圣明,若不是陛下当日一力主张开边境贸易,哪里有今日的秦西和西北。”

    皇帝笑而不语,谁知过了几天,他忽然提出要去西北看看。

    这话一出来,顿时满朝堂都炸了锅。众人立刻跪下苦求,什么君子不立围墙之下,陛下是天下之本,京城乃龙兴之地,不可轻易离开。

    皇帝不以为然,“皇祖父和父皇都曾多次出京到外地巡视,朕登基快二十年,从来没出过京城。如今西北变了模样,朕不能光从折子里去想,朕要去看一看。连贫穷的西北都能慢慢改变样子,其他地方又有何不可?诸位爱卿不要再劝了,朕意已决。”

    众人见劝不动,立刻开始帮着做准备。

    如上次一样,皇帝命太子监国,诚王辅佐。他带了一万御林军随行,又点了几个官员随同,后宫里带了两个嫔妃,其余什么都没带,轻车简行往西北而去。

    陛下要来了,西北官场顿时都惊动了起来。

    皇帝来的驻扎地就是镐京,郑颂贤作为镐京知府,顿时忙得脚不沾地。

    他先要给皇帝准备住的地方,这回他也不客气,把城里最大的一栋私人宅院征用了。这是迎接皇帝用的,房主二话不说,立刻全家搬走。郑颂贤补偿了一些银子,算作搬家期间房主一家子的房钱。

    人家哪里看中的是这点房钱,是体面好嘛!

    找过了宅子,郑颂贤立刻带着人开始把整个宅子修整一番,务必保证安全。

    宅子有了,剩下的就是安全问题。皇帝虽然带了御林军,但御林军对这边人生地不熟。他去找韩总督,韩总督拨了几千精锐部队,把整个镐京城围了起来。所有的城门都严加看守,其余各街巷也是守卫森严。

    除此之外,郑颂贤和边巡抚以及五皇子商议,紧急下了几道命令,即日起,城中百姓进出要严格盘查,各州府人员到这边来想要进城,必须有地方出具的通行证或者公文才行。所有外族人,一概不许再入城内。

    皇帝一路走得比较快,一个月的功夫就到了镐京。

    五皇子和韩总督、边巡抚带头,在城外三十里地的官道上迎接。

    天子出行,虽然简单,也是浩浩荡荡。皇帝这一路总算看够了一路的景象,良田、河流、山川、百姓,以前他只能通过书籍和想象来判断,这次见到了真真的,心里感慨不已。

    皇帝心里清楚,他看到的可能是最好的现象了。良田里都种上了庄稼,百姓衣着整洁。可能在他看不到的地方,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皇帝的车驾一到,五皇子立刻带着众人行大礼。

    皇帝让人撩开了车帘,对着众人道,“诸位辛苦了,先进城再说。”

    郑颂贤又跟着忙前忙后,这么多人啊,他都要一一安顿好。

    皇帝在镐京住了下来,每日召集臣子们问话,他还亲自乔装打扮,到市井中逛一逛,看到了许多长相不同的外族人。他还去看了看百姓住的屋子和窑洞,看过后心里又忍不住感叹。原来富庶了之后住的房子都是这样的,以前贫苦时,百姓还不知道是怎么过的。

    皇帝只看不说,有好的地方,他夸赞几句,有做的还不到位的,他也不多说。他心里清楚,底下官员们都在努力想办法,他不能拆台。

    这样在西北住了一阵子,皇帝准备回京了。

    五皇子又带着众人把皇帝送出了三十里路远,这才折转回来。

    没过几天,忽然传来噩耗。在经过一处山边时,山上山石崩塌,皇帝的车驾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住,身受重伤!

    第117章 送龙袍诈死救女

    御林军首领立刻给韩总督发了消息, 韩总督毫不犹豫,点了五千人马,急速出城。

    点军这么大的动静, 怎么能瞒得过五皇子和郑颂贤等人。

    韩总督不告诉任何人,自己直接走了,五皇子火速叫来了郑颂贤。

    他表情十分凝重, “怀瑜,你说韩世梁去了哪里?”

    郑颂贤也不敢妄下论断, “殿下,非是陛下命令, 韩将军不会轻易动兵。我才让人打听过了, 四处无战事, 边关正常, 就算哪里有盗匪,也不用韩将军亲自出动。”

    五皇子回身, 看着郑颂贤, “怀瑜,你说,父皇为何要叫韩将军?”

    郑颂贤斟酌了下语言, “殿下如果想知道, 可以去看看。”

    五皇子没有直接回答他, “我担心父皇安危。”

    郑颂贤加把火, “殿下, 若是陛下遇到难处,殿下知道了, 自然该去问候。若是陛下无碍, 韩将军私自动兵, 殿下就更要去看看了。我说句诛心的话,若是陛下在咱们这里遇到了什么,殿下是躲不开的。”

    五皇子的眼神顿时犀利了起来,“父皇出巡,难道还有人敢闹事?”

    郑颂贤垂下了眼帘,“殿下,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五皇子在屋里踱步起来,半晌后道,“怀瑜,跟我走。”

    郑颂贤点头,“好。”

    郎舅两个一人一匹马,带了几个侍卫,飞奔而出镐京城,很快就撵上了韩总督的大部队人马。

    韩总督立刻拦截,“不知五殿下要去何方?”

    五皇子停住了马,“韩将军欲去何方?”

    韩总督大声回道,“恕下官不能告诉殿下。”

    五皇子打马上前,到了韩总督面前,“将军,本王只想知道,是不是父皇遇到了难处?”

    韩总督回道,“请五殿下回城。”

    五皇子沉默了片刻,缓缓道,“韩将军,你调动这么多人马,可经过父皇同意?”

    韩总督仍旧道,“请殿下回城,下官要去办差了。”

    郑颂贤在一边敲边鼓,“韩将军,若是陛下相召,何故不能明说?还是说韩将私自自作主张?”

    韩总督爆喝一声,“住口!竖子口出狂言,来人,将这二人送回镐京城!”

    郑颂贤也大喝一声,“谁敢!宣王殿下要出城,犯了哪条律法?陛下可从未说不许殿下出城,韩将军掌管西北二十万人马,殿下作为此次扩军事务的监军,有权利过问韩将军调兵的目的!”

    韩总督不再说话,掉头就走,“殿下愿意跟着,那就跟着吧。”

    他一走,所有人都跟着动。上百里的距离,一行人很快就赶到了。

    御林军被乱石砸中,死伤不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