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儿(3)
花儿婶婶是个勤快的小媳妇儿。这不,学校刚刚开学,她就下田整地去了。别看花儿婶婶还是个新媳妇儿,但她却有心计儿哩。她让丈夫叶华到城里打工挣钱,自己在家里搞种养。花儿婶婶会算计,丈夫叶华在城里搞装修,这个行当时下最吃香,且收入不菲。她在家整那几亩地的细桔(西兴镇人把那种良种的小西红柿叫“细桔”),然后再养它十来头猪,这几项加起来,也可说得上“收入可观”了。这样,没几年工夫,就能建起自己漂亮的新楼房来了。花儿婶婶与丈夫现在住的是公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起来的老式楼房,可花儿婶婶就是不甘心。公婆的楼房不合她住。这楼房虽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固得很。但花儿婶婶嫌它矮小得令人压抑,同时又没个布局,连个卫生间儿都没有。每到晚上与丈夫做事后上不了卫生间哪让人舒服?所以花儿婶婶对丈夫说,要在两三年内把自己的新楼房建起来,象村东村西那几幢两三层的新楼房,宽敞、明亮、气派,住着舒服,那才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居。花儿婶婶每每在自己的房间里跟丈夫说悄悄话:在那样的房子恩爱那才叫有情调。花儿婶婶的一番话让丈夫底下那条“粉利”顿时直挺挺的顶起来,叶华一激动就紧紧的抱住妻子,让她痛痛快快地吃了一回粉利。粉利是宝盆县这一带地方的一种米粉条,圆圆的,又粗又硬,一根有二十公分长,花儿婶婶就爱将丈夫那根东西比作“粉利”,每逢她需要了,就跟丈夫说:我们吃“粉利”。这种讲法既文明又明白还诙谐有趣。花儿婶婶就是这样,常常会得出一些新潮的想法出来,这也是她“花儿婶婶”这外号得来的原因。但对于妻子的新居计划,叶华却总是一味地笑。他想: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其实,他早有自己的新居计划了。
开春的西北风凉飕飕的。
太阳从东升镇那边升起来,又红又圆,象一个圆盘。花儿婶婶扛着锄头下地了。
花儿婶婶来到相思江边就看到牛伯在放牛。“这老头子真是早、真勤快啊!”花儿婶婶想。这时的花儿婶婶对牛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那天在小卖部洗衣埠边好事大嫂不是说他知道那位帅哥贺老师与村里丰韵迷人的叶珊姑姑的故事吗?听好事大嫂说,他们的故事动人着哩!想到这些花儿婶婶便朝牛伯走去,决心从他的嘴里抠出些动人的段子来。
“牛伯早啊!”花儿婶婶声音甜甜地说。
“你也早呢花儿婶婶,全村的媳妇算你勤快了!”牛伯的声音翁翁地响,象风儿吹动那棵高大的相思树发出的声响。
“大伯伯,你家都买了手扶拖拉机了,犁地耙田再用不着牛了,你做什么还要打理牛哩?”
“花儿婶婶哩,你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大半辈子都跟牛打交道,如今耕作虽然都用了机械化,但我还是舍不得牛,我就跟牛有感情。就象你们年轻人,就是重感情,是吧。哈哈!”
花儿婶婶脸就红了:“牛伯可真牛!”
“再说了,一年到头打理一头牛,卖了,也能帮补点孙子上学的费用。”
“大伯子可真会为儿孙们着想啊,象你这么有心计,就是活到一百岁我想儿孙们也不会嫌弃你。”
“花儿婶婶真会说话!”
“啊,对了伯伯。说到孝子上学,我听说东村那春红妹妹还未上学呢。前几天她的老师不是来家访了?”
“上学了,上学了,她班主任老师不是叫贺老师吗?那可是个好老师啊!春红那妹子不是到城里打工了吗?他可是楞是找到了城里,将孩子劝了回来。孩子的爸妈说贺老师还为孩子在学校里争取到了减免伙食费呢。真是好老师!”
“是啊,一个年轻人,就这么有热情。”
“是个好老师,只可惜咱那叶珊妹子。没有福气!”
“这是怎么说呢,伯伯?怎么就扯到叶珊姑姑来了?”花儿婶婶明知故问。
“他们曾经谈过恋爱的啊,就在这片林子里。现在想来该有十年了。贺老师经常踩着单车到这片相思林来找叶珊,那时我也一直在这里放牛。我看着他们却是很般配的一对儿。”
“那后来呢?现在他们却不是一对儿。”
“哎,说起来可真是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