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玄幻仙侠 > 女帝的传奇相公简介 > 女帝的传奇相公最新目录

第五百一十章 陇西李氏(七)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立李建成为太子。

    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

    李建成还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

    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积,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

    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

    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

    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他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

    三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自此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的盛世就此开启,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二百万户。

    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

    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

    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唐高宗永徽三年。

    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

    晚年李世民着《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

    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

    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一代明君就此仙逝,着实令人有些惋惜。

    任用人才方面李世民即帝位不久,便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下文才。

    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其他如李积、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

    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完善制度方面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圣相牵制之效。

    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

    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从谏如流方面更是古史中出了名的,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

    其中魏徵廷谏了二百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

    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为后世做出一个表率,称得上盛世明君的称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