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简介 > 铁窗漫记最新目录

号衣(1)

    号衣,也叫号服,意思是在号里穿的衣服。.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囚服,囚犯穿的衣服。也可以说是囚犯们的专用“工作服”。是在监管场所里由政府统一制作,在押人员统一穿着的服装。其意义不言自明:“确定身份,易于辨认”。可以有效防止在押人员的越狱潜逃,穿着这身衣服,任凭逃犯走到哪里都可以被人一眼辨认出来。自古以来囚犯坐监就得穿号衣,从影视剧和连环画上都可以一窥它的风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后背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囚”字作为标记。作为一项自古就有的东西,我一直质疑它的功能是否就是上面写的那个“确定身份”之类。因为哪个逃犯也不会傻到穿着号衣直愣愣地逃跑,很可能它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这个不好叙说。

    古代的号衣我们看到的都是本白色的,如同孝服。后面的字是黑色的,但是何种材料书写的,根据推想可能不是墨,墨不耐洗涤,遇水会成为黑乎乎的一片。现代的号衣并没有专用的颜色和款式,各个监管场所的从颜色到款式及数量品种各不相同,赤橙黄绿青蓝紫,有袖无袖、有领无领全都有。从我住过的两个看守所看:市一所是省市级“最高学府”,正规化强度大,号衣分门别类,根据在押人员的身份不同,号衣有好几种。制式颜色分别都有不同,通过号衣很容易将一个人的身份确定出来。.每一种类又分为夏装、冬装两套。特殊诚中的劳动号还专有劳动时的工作服,能到看守所外执行一定任务的劳动号也另有一套专门的号衣。受客观限制,笔者仅见过大号里穿的和那些在楼道内干活的劳动号们穿的两种,而且也只见到的是夏装。

    最通用的大号里的夏常服是浅靠色的,分为上下两件。上衣是个马甲,北方人俗称坎肩,号里就叫做号坎。以前的洋车夫,像骆驼祥子那种无冬历夏也要穿一件坎肩,也叫号坎,那是因为上面有编号的缘故,与我们的号坎的“号”可不是一个意思。下身说是长裤,可比长裤要短;说是短裤,又比短裤又长,裤脚正在膝盖上。比照时尚的九分裤、七分裤的命名法,似乎应该叫做五分裤为宜。上衣的后背上部三分之一处有一条四寸多宽的砖红色的横幅,上面有宋体白色大字三个——市一所。

    说到号衣,还有一个小笑话。在号里待的时间久了的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对外面的一点信息都很媳,总想打听个明白。甲四号里的小从,本身年龄小,好奇心也重,我刚进号时,就向我打听过外面的新鲜事,结果把他自己的事打听出来了。一天,号里的小吉林开庭,被警车押着去了一趟中级法院。回到号里,小从又打听:“外面的人都穿什么衣服了?”小吉林缺乏细腻的观察能力,随口说:“和咱们穿的一样。”

    小从反诘说:“和咱们穿的一样。外面人的后背上,也都写着‘市一所’?”朗朗乾坤,大街上,满马路的各色服装,后背上如果都缀上一块“市一所”,何等景观?全号的人听完都哈哈大笑。

    劳动号要劳动,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有他们专用的“工作服”,也是为了易于区别辨认吧。笔者觉得也不仅仅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特殊的号衣在颜色、款式都比大号里的好看得多,颜色鲜亮,是果绿色,款式也可身美观。与大号的相比,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压抑感消除了,可以使人精神振奋一些。

    进了看守所就得穿号衣,可也不能白穿,要付出代价。代价一种是买,一种是租。市一所的号衣是租赁的性质,夏常服每人每年的租赁费三十元,冬装我没见过,不知什么样子,总比夏装的遮盖程度大一些,不会是“五分裤”了吧,但听说租赁费同样也是三十元。在市一所里历经一个寒暑要花六十元的“服装费”。

    虽然收费是按人头收的,但进来一个新收,并不是就分配给一件号衣,而是每个号里都有若干件,也不按人头增减,只要进号就算有你一件了,照样扣收租赁费。按监规,进了号的人必须要穿号衣。实际上号里有时关押的人多,号衣常常并不够数,有些人就没得穿,可遇到提讯等情况下又必须得穿,只能变通。凡是出去提讯的,按惯例下身还可通融,号坎必须得弄一件穿上,否则就有违监规。常常是外面喊人提讯了,没有闲置的号坎,急急忙忙现从别人的身上趴下一件来换上。

    虽然数量有限,不敷分配,花了钱又没得穿,可号里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争抢号衣的情况。蹲在号里而又不穿号衣,多年来也属于一种潜规则的待遇,显示的是有身份。不仅仅在号里看着是只鹰,而且在管教那里也有面子。平时在号里成天穿一身号衣的反倒都是一帮”鸟屁”。精神大于物质,这个很哲学的命题,在我们号里就可以考察出来了。

    不论哪一个看守所还是哪一种号衣,后背的上部三分之一处及左胸前都要标明代表该看守所的简称。不知是有规定,还是习惯使然,看守所简化称谓都遵循这样一条规律:省市级别的都用看守所三字后面的一个字——所,称为XX所,如我们的“市一所”。而区县级别的基层所别的都用看守所三字的前面一个字——看,再在前面缀一个所在区县的简称,称为“某看”,如现在的“红看”。一个牢犯一“亮相”,从他号衣的简称上也可以看出他所在看守所的级别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